亲手体验古代装帧!这样的活动爱了爱了!

来源:图书馆 作者:成雯吉 阅读量:244 发布时间:2020.12.23

上周二,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上社苑”中,本院几位幸运的研究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蝴蝶装书籍的制作。

今年恰逢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单位&上海古籍保护单位十周年。为了更好地向同学们普及古籍知识,展示我馆古籍保护工作进展,领略中国传统装帧之美,我们特邀请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非遗项目宣传人陈宁老师走进我馆,教授大家“古籍”制作与雕版印刷技艺。

上海博物馆、上海市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之“古籍装帧与印刷”活动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市非遗传播者的实物展示与现场实操指导与示范,传播古籍修复的最后步骤,即装帧,带领现场同学们制作一本“蝴蝶装”古籍。为了更立体全面地展示传统文化技艺,活动中精心设计增加了介绍或体验中国传统造纸术、木刻雕版印刷、中国古代文人的爱书故事、古籍基本保护方法等环节。我们希望通过知识讲解与上手实操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推动学生了解相关传统历史文化,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活动伊始,上海社科院图书馆馆长钱运春向同学们介绍了我馆珍藏的古籍和民国线装书,以及我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情况。钱馆长表示,非遗是国家的珍贵记忆,我们应该保护好、利用好、传播好非遗技艺,使其能够更好地延续下去。

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和书有关。陈老师通过所带标本和实物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代造纸术,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接着,陈老师细致地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古代造纸工艺的历史和发展,让大家了解了古代科技的进步是如何提高造纸的速度和纸张质量的。当听到古法造纸需要72道工序,才造就“纸寿千年”,同学们不由感叹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匠人精神。

随后,陈老师结合相关历史与文化典籍,借由实物展示,让同学们了解古籍装帧演变的历史。最后,同学们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制作“蝴蝶装古籍”,按照陈老师所授的技艺和步骤,折页、对齐、粘贴。同学们惊喜地发现,看似复杂的古籍制作,只要跟着陈老师的节奏与要领就能制作得有模有样。当然,更为完美的作品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练习和摸索。

为了让上博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中的精美图案可以更加立体地呈现,陈老师特意带来了传统手工雕刻的雕版。在陈老师的演示下,同学们对雕版印刷都跃跃欲试。大家在体验雕版印刷这一古老技艺的同时,还能领略所刻青铜器物的背景与文化。

活动圆满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可以多参加此类活动,在学习本专业知识以外,了解、熟悉更多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的“华夏技艺”!

 

同学们表示:

在做完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蝴蝶册”仿古书籍之后,雕版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手工刻制雕版的选材都是翻刻于上博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在我看来,雕版本身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器物身上的细纹流畅,一看就是出自大师之手。

——2019级中马所 张贺

感谢上海社科院图书馆的组织,感谢上海博物馆陈宁老师的讲解,使我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古籍修复的非遗技艺,也使我了解到了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的演变进程以及古代青铜器的分门别类。

——2019级法学所 郑力凡

通过这次活动,我在收获了众多有关古籍保护知识的同时,也亲手制作了自己的蝴蝶装书籍。我的视野从写作扩展到书籍印刷和装帧过程之上。每个环节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构成了知识生产的完整闭环,才使我们能够享受书籍和阅读带来的乐趣。在印刷和书籍装订领域上,我国已经积累了深厚经验和技术,我衷心希望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

——2019级社会学所 凌波舞

一根竹,经七十二道工序,变为一张纸;一本书,由内页、封面、装订、印刷等步骤组合而成。如此即知,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故所谓亲手制书、修书,其目的不仅成书,还在成己。抛开养性一说不谈。知书之所由来,即知所谓书,非仅是其上之文字,更指其本身;躬身实践,便可体悟书之价值。明乎此,即悟得对书之态度。阳明曰:“处物为义”,若以诚敬待之,则“义”明矣。“义”既明,“仁”亦不远矣。

——2020 哲学所 康瑾超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