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向我馆赠书
6月11-12日,家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南浔案例分享活动暨中华老字号家风传承活动在南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新闻媒体齐聚南浔,共议好家风好家训。
在会上,我国首部地方家书集锦——《南浔家书》系列图书首度问世。该书收集汇编了南浔籍在中国有影响的名人家书,展现小家与大国的家国情怀。其中《十位南浔籍名人家书》、《南浔近现代名人名贤家风录》、《浔商家风故事》、《南风浔韵-门楼里的家风》等由中共南浔区委王剑峰副书记赠送给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江南望族家风家教中心”收藏,由我馆馆长钱运春向王书记颁发证书。
我馆馆长钱运春应邀出席并参加了“文化引领,助推基层治理”的沙龙会谈。与各位文化界的大咖就中国传统的家风文化的历史沿革、核心思想、以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各抒己见。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经济发达,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嘉业堂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宋代古石桥等。与南浔相距7里远的辑里村是著名的辑里丝的产地,辑里丝曾于1851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60多年后的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再获金奖。
南浔经济发达,在清末和民国期间很是有名,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称谓。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一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譬之曰“狗”。这些家族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
难能可贵的是,以“四象、八牛、七十二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庶人家,皆有优秀家训、家教和家风传世,历数代而不衰。比如张家的“世德作求”;庞家的“讲信修睦”;刘家的“乐善好施”;顾家的“得住社会、还诸社会”等等,这些家族不仅教育子孙修齐治平,而且引导他们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优化乡村治理,惠及南浔、湖州、上海甚至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叔蘋奖学金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